`
coolsooner
  • 浏览: 1313156 次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《Oracle编程艺术》学习笔记(31)-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B*树索引

 
阅读更多

B*树索引->http://blog.csdn.net/fw0124/article/details/6902151
有两种适合使用B*树索引的方法,
1)仅通过索引回答一个查询
索引包含了足够的信息来回答整个查询,根本不用去访问表。在这种情况下,索引则用作一个“较瘦“版本的表。

2)通过读索引来访问表中的少部分行
此时应当只访问问表中很少的一部分行(只占一个很小的百分比)。如果需要通过索引访问大量的行,那么与全表扫描相比,通过索引反而要花更多时间。
这是因为,一方面,增加了读取索引本身的数据块的I/O,另一方面,索引按索引键的顺序存储,会按键的有序顺序进行访问,索引指向的块则随机地存储在堆中,因此通过索引访问表时,会执行大量分散、随机的I/O。
当Oracle对索引结构执行区间扫描时,如果它发现索引中的下一行和前一行在同一个数据库块上,就不会再执行另一个I/O从缓冲区缓存中获得表块,它已经有表块的一个句柄,只需直接使用就可以了。不过,如果下一行不在同一个块上,就会释放当前的这个块,而执行另一个I/O从缓冲区缓存获取要处理的下一个块。因此,数据在磁盘上如何物理存储,也会极大影响到通过索引访问数据的开销。

下面创建表格COLOCATED,按照主键X递增(1->1000)的顺序插入,因此在磁盘上一般也是按照主键顺序存放(并不能保证一定如此,若要保证这一点,需要使用IOT)。
另外创建表格DISORGANIZED,把COLOCATED表格中的数据全部插入此表,但是按照随机数列Y的顺序插入,这样对于主键X来说,表格中的数据是分散的。


先来看看访问表格中的行的比例对查询计划的影响。


可以看到访问30%的行的时候,Oracle选择的查询计划是INDEX RANGE SCAN,访问40%的行的时候,查询计划变成了TABLE ACCESS FULL。


但是对于DISORGANIZED表格,即使只访问10%的表格,Oracle选择的查询计划也是全表扫描。
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别?先来了解聚簇因子的概念。

聚簇因子(CLUSTERING_FACTOR)

USER_INDEXES视图中有一列叫做聚簇因子,它的含义是指示表中行的有序程度:
· 如果这个值与块数接近,则说明表相当有序,得到了很好的组织,在这种情况下,同一个叶子块中的索引条目可能指向同一个数据块上的行。
· 如果这个值与行数接近,表的次序可能就是非常随机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同一个叶子块上的索引条目不太可能指向同一个数据块上的行。


可以看到DISORGANIZED表的聚簇因子相当大,因此Oracle选择全表扫描的计划。
可以把聚簇因子看作是通过索引读取整个表时对表执行的逻辑I/O次数。
(COLOCATED表的聚簇因子小于表中的块数。这是因为使用了ASSM管理的表空间,COLOCATED表中在HWM之下有一些未格式化的块,其中未包含数据,而且ASSM 本身也使用了一些块来管理空间,索引区间扫描中不会读取这些块。)

下面通过TKPROF查看,对于上面的2张表,通过索引读取整个表各需要执行多少次I/O。
TKPROF->http://blog.csdn.net/fw0124/article/details/6899162


可以看到,
对于DISORGANIZED表,总共执行590(cr=590)次一致读,如果减去索引扫描的3次,访问表格的一致读次数为587;
对于COLOCATED表,总共执行6(cr=6)次一致读,如果减去索引扫描的3次,访问表格的一致读次数为3;
和聚簇因子相等。

总结一下,索引并不一定总是合适的访问方法。影响优化器是否采用索引因素很多,包括数据的物理存储布局。
如果完全适用索引就可以回答查询,那么访问大量的行就是有意义的,
如果使用索引来访问表(即查询计划中的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),那么只适合访问少量的行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